2021年,笼罩在全球头顶的疫情阴影尚未散去,但是因为疫情冲击和持续影响的全球经济,已经岌岌可危。
收入差距一直是过去10年的决定性趋势之一,也是从美国特朗普到英国退欧等建制派政治崩溃的核心因素。
而造成贫富分化最大的罪魁祸首和根源所在,莫过于拥有货币霸权的资本灯塔美国,持续不间断的美元超发,引发了美元结算体系内所有国家国内被动地进行货币超发跟随,一个现实就是在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产业链条环境和贸易关系中,美国通过美元超发掠夺全世界的财富和劳动价值的事实,已经毋庸置疑,而绝大多数的国家,想要避免被“直接抢劫”,只有同步在国内增发钞票,稳定汇率,从而保证在相对稳定的美元利率环境中,免遭劫掠。
和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就没有谈道德的意义,昂撒匪帮武力科技军事保障,军工复合体对战争冲突趋之若鹜,犹太奸商金融手段老辣娴熟,华尔街挥动美元控制利率洗劫世界。
正常情况,世界第一的美国还能保证基本的克制,贪婪归贪婪,顿顿饱和一顿撑的区别还是分得清的,除非是美国国内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问题,否则美元霸权,控制美元源源不断收割全球,只要不是割得太狠,总是要给世界老大的面子的。
但是2020年全球爆发的疫情,彻底打破了这个微妙而又脆弱的模式平衡,躺在美元霸权上的美国,臃肿懒惰到了极致,将印钞机的功率开到了极致,没有底线和顾虑的无限超发美元。
当然,如果只是疫情在美国造成了冲击那还好说,但是美国全世界看了一圈,才发现,除了中国发挥体制优势率先从疫情冲击中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其他国家大多都在疫情面前“躺平”了……
所以,美国这是印钞放水冲了自己家,通胀在美国国内,出现了。
美联储本质上其实就是世界银行,美国的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美国核心资产美股,等同于世界经济的“风向标”!
一旦美国在经济上的风吹草动,对全球经济接下来的趋势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力。
当前摆在美国和美联储面前有最大的两个市场悬念:
一个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否能够连任;
另一个就是美股的大跌,是否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
这是两个因果互联的悬念。
当然,这两个悬念,同样牵动着全球的经济神经,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中国也不例外。
甚至可以说,中国提前完成货币宽松转向,全面开启经济环境大变局,厉兵秣马防御全开的状态和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主动备战,积极筹备,以应对美国可能到来的国内经济危机以及必然伴随的全球经济动荡和冲击。
这篇文章,就有依有据,结合原理,和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对这两个悬念,进行分析解读,走势研究。

1
美国当前的经济问题:对内通胀威胁,对外收割不力

太复杂的经济分析没有必要,不是每个人都有经济学基础,事实上,美国当前国内的经济问题,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那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天天玩鸟的人被鸟啄。
什么意思?说到底,还是躺在美元霸权,收割全球,对外通胀,对内通缩,高福利,低产出的好日子过成了习惯,遇到困难条件反射就印钞票,只是这一次,美元割不动了。
割不动,以前的玩法就玩不转,这其中最令美国意外的,莫过于中国的“不配合”。
中国不再跟随美元进行货币超发,甚至主动压抑国内资产泡沫增长,刀口向内,清理金融和经济风险,美元超发,人民币紧缩,此消彼长,汇率放开,美元购买力下降,币值贬损,然后在工业出口和商品制造上面,不再采用对内压榨,压低价格的玩法,美元潮汐的镰刀,割不动中国。
其他国家虽然割得动,但是架不住核动力印钞机的美元制造速度,再加上经济总量和美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就算连根收割,对于数十万亿美元级别的债务来说,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
中国不承接美元通胀,并且反向向美国输出通胀,美元结算么,自己印的钱,自己去用。
所以,美元通胀,在美国国内,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是它使价格体系失灵,二是它扭曲了分配制度。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
简单总结一下,美国国内因为贫富分化的矛盾,带给管理政府的压力,根源就在通胀的控制不力。
而货币紧缩,利率上调,是高效率,行之有效的通胀平移手段。
不管货币紧缩什么时候来,按照已经在美国国内持续了将近半年的通胀情况来看,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所以,美元的管理部门,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事实上就是对美元结算体系中所有国家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动作。

2
美联储主席的连任与换届:美式民主两大阵营之间的利益博弈
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于2022年2月结束,满打满算,只有半年时间,按照美国的相关规定,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即将决定,在这个紧要关口是让鲍威尔连任,还是另派他人掌舵美联储。
这个时候美联储主席的角色发生变动,非常敏感。
有两种可能,要么鲍威尔连任,要么换届。
对应的,绝对是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美元管理风格,总舵手换了,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作为美元政策最高级制定者和决策者,个人风格和偏好,能够改变很多东西。
鲍威尔,是典型到极致的鸽派代表,对于货币宽松的态度,长期捍卫温和,宽松政策,从对通胀的不以为然,鲍威尔的鸽派特征,毋庸置疑。
如果美元政策走鸽派路线,那么没有人能做得比鲍威尔更高,换届明显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如果鲍威尔不能连任,那么很显然任何接班人,都会采用激进的鹰派做法,对美元当前的政策进行转向,鹰派,就是主动积极加息,紧缩货币,压制通胀。
鲍威尔能否连任,在到期之日前半年,这个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鲍威尔是美国共和党代表,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民主党的态度。
这是来自于美国国内两大阵营的深度利益博弈,原本8月份就应该确定下一届美联储主席,但是到了9月中旬,依然没有得到拜登的明确表示。
联邦储备系统的核心机构是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简称美联储;它的全称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也可以称之为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它是一个非政府机构,其办公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 。该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员五名),须由美国总统提名,经美国国会上院之参议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为四年,可连任 ) 。
看来,危机当头,错综复杂,美国的白宫在背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管鲍威尔是否连任,明确的信号释放,对于当前敏感的美国国内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而言,显然风险很大。
在市场情绪和资本拿捏上面,美国绝对可以说得上驾轻就熟。
这个悬念,未必不是鹰酱钳制世界经济环境动向的一张王牌。

3
美股充盈的泡沫,必然伴随货币紧缩而破碎
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美国股市,中国楼市,日欧债券。
经济平稳正常,就是支柱,但是当前这样的经济风险日益增加的局面之下,都成了最危险的泡沫。
有多依赖,就有多危险,这是颠不破的永恒真理。
危机之下,不仅仅是全球各个经济体对美股的泡沫心知肚明,就连美国自己的金融机构华尔街,都做出了“美股泡沫过大”的评价:

所以,美股泡沫风险化解,对应的美股市值震荡调整,必然会出现。
不管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有三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一个是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势头良好,货币就会收缩;
一个是通胀压力到达极限,不得不紧缩,导致美股下行;
最后一个,是全球资产泡沫充盈,美元发动潮汐回流,那么对于美股来说就是最理想的软着陆。
美股的逻辑很多人都不明白的是,美联储印钞最重要的货币释放渠道,就是收购美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美股的泡沫,很大程度上就是美联储导致的!
当然,这个经济模型比较复杂,对比中国货币超发的蓄水池是楼市,直接推动房价上涨,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美国经济看全球,中国经济看国内。
所以中国做出主动在核心资产领域去杠杆,去泡沫(二手房指导价本质就是刺破泡沫),就是预防美元加息带来的货币潮汐,直接对中国的资产市场造成硬着陆。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看明白,想清楚了:美股的上行趋势,就是美元货币宽松政策支持下的产物。
而当前美国国内通胀持续,是事实,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也是事实。
虽然对于美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粉饰数据,掩盖问题,炮制虚假繁荣,绝对可以说得上是祖师爷级别的专业水准,但是事实上,当前美国的经济风险,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临界状态了。
当然,看空美股,唱跌美国股市没有意义,因为无法预测,不过连人老成精的巴菲特,都宁愿放弃屡创新高的股市资产,现金为王,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伯克希尔有个信条:我们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2020年开始,巴菲特和其基金公司,现金持有量,一直保持在高位,进入2021年,这样的情况依然持续。
美股泡沫,不论是硬是软,终将在美元政策必然到来的转向之下,受到冲击和影响。
时间问题而已。

4
趋势分析:两大悬念,两大可能
美联储换帅,还有美股下跌出现,是当前吸引全球高度关注的两大悬念。
两大悬念,对应的结果,其实也是两个可能:
1、美联储换帅,说明华尔街的经济策略必然在2022年发生高效率的转向,一场源自于美元政策变化引起的全球经济冲击和动荡,扑面而来。
2、美联储不换帅,那么美元政策收紧,在鸽派主导之下,还能拖一拖,再拖一拖,接着拖一拖,给美国经济风险增加不确定性,时间换空间而已。
没了,就这么简单,不管怎么样,实际上美元紧缩的现实需求和节点已经迫在眉睫。
实际上,两个悬念的背后,都指向了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向的节点,节奏和可能时间。
这个时间,已经很明确了,2022年2月份,全球经济缓冲期,就宣告结束了,不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否在这之前有明确变化,但是美联储主席的就任情况,就将向全球市场,释放明确的信息。

5
写在最后:谨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原则
回到中国的立场和角度来看,有一说一,是要给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点赞的,因为即使因为美元政策发生变化引发全球经济波动,对于当前中国采取的策略而言,能够给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和发展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毕竟准备做在前面,为最差的情况做好了筹备,不怕他来,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时间,在中国手上,主动权,在美国手上。
这就是当前中美博弈的重要内核。
关于这两个关联全球经济的悬念,其实非常重要,所有的结果都考虑到准备好了,最关键的,其实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货币政策,何时转向,何时开始,非常关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21年,中国经济下行调整的压力已经出现,政策环境步步趋紧也是现实,图什么?
当然是做好准备,等美国出牌。
说到底,不管是地缘政治,什么经济贸易技术领域的互相竞争和对峙,最终的目的,还是两个字:“利益”。
而最终实现这个财富转移的战场,就是货币战争。
美国的枪声还没有响起来以前,中国当前的经济和货币策略,就没有大变动的条件。
并不憋屈,毕竟当下的美国,依然是全球科技,军事,货币霸主,产业链模式主导者,这个事实依然成立。
客观来说,美国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值得敬畏,并且不值得正面对抗的对手,成本很高,风险很大。
所以面对这样的对手,最好的策略,莫过于等待美国原地爆炸,内部崩盘,然后中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才是中国古典智慧,最理性客观地解读。
当然,美国的经济风险一旦爆发,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肯定也会带来冲击,毕竟中国金融市场软骨头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退一万步说,就是从经验和经历来看,中国金融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规则成长,要有信心:
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
北交所,意义非凡,国家首都,政治中心,监管一线,举国体制,不惧挑战。
既然中国能够依靠举国体制,实现改革开放几十年,就从农业社会完成了全面工业现代化社会的转变壮举,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风险面前,能够杀出重围,保障收益,有什么理由对祖国的举国体制,不放心的呢?
选择和自己的祖国站在一起,不惧风险,不畏挑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如此值得信赖的祖国作为后盾,是所有中国人的幸运,所以,谨慎乐观,紧跟趋势,看准方向,很重要。要坚信,随着这两个悬念揭晓之日,或许中国将迎来真正的崛起契机,不然,现在勒紧腰带,积极准备,图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