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发布日期:2021-09-25 09:02
最近我们多个省份都出台比较严格的限电控产能措施。
甚至出现一些A股上市公司都开始批量公告因为限电而减产甚至停产的现象。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可见本次限电控产能的力度之大,是远超过之前的。去年12月份,我们也有过一次大力度的限电控产能措施。
包括今年夏天,我们一些省份也有限电控产能。
不过,之前两次的限电措施,都没有这次力度大。
本次限电,最早是本月初从江苏的严格“能耗双控”开始的,然后本周广东开始也出现限电,随后迅速扩散到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据统计,目前已经有16个省份出台了力度不等的限电措施。
力度比较小的,像四川只是“暂停非必要性生产、照明、办公负荷。”
力度比较大的,像宁夏是直接“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
而广东和江苏,作为我们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份,也各自采取了十分严格的限电措施,因此影响也是最大的。
在当前我们跟美国激烈博弈的关键时刻,我们采取如此大力度限电措施,背后肯定有很多原因,本文会从“表中里”三层结构,来跟大家梳理分析我们限电控产能的原因和目的。
(1)表层与中层
本次限电明面上的最直接的原因,都写在各省出台限电措施的文件说明里,就是为了“能耗双控”,也就是要节能减排。
我们为了完成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目前各省都有每半年的碳排放额度,假如半年的碳排放额度用到了警戒线,那么就需要进行“能耗双控”,确保全年碳排放额度达标。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所以,当前出台限电措施的省份,基本是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出现红色预警,或者黄色预警。这使得,这些省份,在叠加当前外贸出口火热,大部分企业满工满产,用电量激增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严格的限电措施,才有可能完成全年的碳排放减排目标。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中层的缘由。
就是最近煤炭价格暴涨。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目前动力煤的价格,在经历了年初的暴涨后最近一个月是再次暴涨,过去一个月的涨幅已经差不多达到50%。这已经创下了煤炭价格的历史新高。
由于煤炭价格的暴涨,导致当前很多火力发电厂压力巨大。
一方面是电力价格涨幅是普遍滞后于煤炭价格,所以在煤炭价格暴涨后,已经有一些火力发电厂,面临亏损压力。
这反过来也衬托了新能源发电的优势,比如光伏和风能发电,是不受煤炭价格暴涨的制约。
反过来,煤炭价格暴涨会导致火力发电成本上升,进而提升新能源发电的竞争优势。
凡事有利有弊,不好一概而论。
但整体来说,在我国当前发电比例仍然主要靠火力发电的这个客观事实面前,煤炭价格暴涨,会整体推升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
所以,当前电力资源紧张,是分供需两端的影响。
供应端,就是由于煤炭上涨,加大火力发电的运行成本,所以增加电力供应的压力。
而需求端,自然是因为全球疫情肆虐,特别是东南亚疫情这两个月严重扩散,导致不少东南亚工厂是停工停产,让很多国外企业不得不把订单重新转移回我们这里,这使得我们大大小小的企业,过去几个月基本都是满产满销,一些企业甚至订单都排到明年一季度去了。
在我们制造业全力运行下,用电量激增是必然的。
所以,一方面是需求端用电量激增,一方面是供应端火力发电成本增加。
就导致当前电力资源紧缺的局面,而不得不通过限电这样的方式,来错峰填谷。
但这也只是中层的一个缘由。
总体来说,表层和中层的这两个原因,属于其他客观因素共同叠加,导致我们不得不采取限电控产能的措施,来进行调控。
但凡事讲究“因势利导”,既然出现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就得“化被动为主动”。
因此,我们除了表层和中层的这两层缘由,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自己主动的一些选择,想通过限电控产能实现的一些目标。
所以我把里层的原因,分内外两个目标。
(2)里层:内
首先,我们限电控产能,有第一重目标,就是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升级。
这其实是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什么是落后产能?
就是那些不环保、能耗效率低、单位能源产值输出低的产能。
比如,一些高环保、高效率的企业,同样用1度电,可以多输出很多产能。
这种情况,我们自然是鼓励企业往高环保高效率的企业去改造升级,而淘汰那些粗放式发展的落后企业。
当然,往往高环保高效率的企业,要进行这样的升级改造,是要多花很多钱投资改造升级生产线。
但这些必要的投入,都会在未来的长远收益里,慢慢得到丰厚回报。
只是,假如没有从上而下的环保、限电控产能措施,企业很难有动力去这样的产业升级改造,
因为前期投入太大,回收成本周期太长,还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
资本是逐利的,再加上粗放式发展的低廉成本,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通过这样严格的限电控产能措施,可以加速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这也是我们明知道西方国家所推行的碳减排,是存在一些发展陷阱,却仍然愿意加入碳减排,甚至以发达国家都没有的超大力度去主动减排。
这是因为节能减排,是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我们最终目的,就是要完成产业升级,让企业有动力去增效降本,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实现经济转型。
在这个过程,肯定是有一些企业,因为跟不上这样的升级转型步伐,而被淘汰。
特别是进入经济转型周期,竞争的残酷是更大的。
面对这样的外部客观形势,我们没办法改变外部,只有想办法适应这样的经济周期,提高风险意识,主动增效降本,来想办法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市场不会同情弱者,优胜劣汰也是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从限电控产能,到美联储议息会议,大国经济博弈里的刀光剑影

(3)里层:外我们限电控产能的第二重目的,就是跟美国博弈有关,实际上就是要加大美国通胀压力。
这也是我们采取限电控产能后,大概率会导致的一个客观结果。
因为限电控产能后,会导致我们整体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当前我们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在全球疫情肆虐,美国很难找到其他替代国的情况下,美国通胀压力是肯定会随之增大。
而且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如果不限电控产能,只会让美国资本通过推升原材料价格,还大量进口我们廉价商品,这等于被美国蚕食我们利润,我们还帮美国降低了通胀压力。
当前全球订单仍然因为疫情而大量转移过来的情况下,出现不少企业,粗放式扩张,盲目扩大产能。
而这些盲目扩大的产能,大都是比较低效的产能,毕竟是比较急功近利,就想着粗放式扩张一把,赚一波快钱,肯定不舍得大额投入升级。
这也使得这些新增的低效产能,反而有着极大的低廉成本优势,并且他们大都以散兵游勇居多,很不团结,很容易出现低效竞争的情况。
这使得虽然当前是卖方市场,但议价能力却不强。
再加上当前海运价格暴涨,也客观制约了企业的对外议价涨价的能力,因为国外进口商大都是要承担运费成本的,海运价格太高,国外进口商可接受的涨价空间也不大。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涨价,就更需要整个产业整齐划一的涨价。
毫无疑问,这只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很难由企业形成自发的团结涨价。
而限电控产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会引导企业对外涨价,这属于市场自然行为结果。
并且,这也不是我们唯一的提高出口价格的手段,最近这半年,我们在陆陆续续减少一些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实际上也是起到了提高出口价格的效果。
相比取消出口退税,限电控产能可能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国内一些商品价格也可能上涨。
但我们央行一直保持战略定力,过去这一年多并没有降息大放水,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我们当前消费端的实际需求比较低。
8月份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长只有2.5%,远低于以前正常月份至少8%的平均水平。
在我们国内消费端实际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国内终端产品的提价空间并不大。
所以,只要我们央行能坚持不降息大放水,那么我们国内是很难因为限电控产能而出现通胀失控。
这会进一步导致企业加大对外提价的动力。
因为企业对内提不动价格,面对原材料价格暴涨,不想亏损,只能对外提价。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现阶段不能跟随美联储大放水,因为我们只要一大放水,就会形成我们自己通胀失控,那么企业就会转而在国内提价,从而国外提价动力就降低了。
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因此,只要我们对外出口能够普遍提价,那么就能加大美国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加息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也可以体现在9月23日凌晨美联储鲍威尔在议息会议之后的讲话。
从今年开始,每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有一个规律,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赞成提前加息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这次9月份议息会议,点阵图显示,赞成2022年加息的美联储官员增加至9名,占了一半。
从一开始没有人赞成2022年加息,到后面慢慢增加到1个、3个、7个,到现在9个。
随着美国通胀压力持续增加,赞成提前加息的美联储官员是越来越多。
此外,美联储鲍威尔在今天议息会议上,首次明确公布了一份可能的“加息路径图时间表”。
基本跟我两个月前预判的可能性相符。
也就是,美联储9月份宣布缩减QE时间表。
11月~12月开始正式缩减QE。
明年中完成缩减QE。
最快明年底开始加息。
当然,鲍威尔给这个加息路径图时间表,加了很多前提。
比如鲍威尔说“给明年中旬完成缩减QE,加了个前提“只要经济复苏仍处于正轨”。
除此之外,鲍威尔也给加息,设置了一个“触发条件”。
鲍威尔说“如果通胀率在2022年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美联储可能就达到了加息的条件。”
这也符合我一直跟大家说的,只要增加美国通胀压力,就会迫使美国加息。
大家需要注意,美联储每次议息会议的结果,都在发生变化。
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并不是一个预测会议,而是一个基于当下条件,看美联储态度的一个预期管理会议。
所以,会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化。
这个也可以反应在鲍威尔每次议息会议的讲话。
相比9月份的讲话,鲍威尔这次的讲话显得要“鹰派”很多。
未来是充满很多变数,假如未来半年,美国通胀再继续飙升,甚至通胀率能达到两位数的话,那么美联储必然要比这次议息会议所说的,要更早行动。
反过来,假如未来半年,美国通胀出现回落,美联储则更有可能选择继续按兵不动。
说白了,美联储一直是随时可能出尔反尔的,在事情真正落地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具体得看未来局势如何发展。
但毫无疑问,美国通胀失控,就是当前美国经济的死穴。
因此,我们在和美国经济博弈的过程里,对准美国死穴,不断加大美国通胀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只要美国通胀率越高,那么留给美联储进行经济软着陆的空间就越小,就越有可能戳破美国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引爆美国自身内部的金融危机。
最近这半年,我们和美国的大量博弈,都是围绕着这根主轴进行的。
当前我们自身一些问题也在逐步显现,我们和美国的这场史诗级经济博弈,最终比拼的还是双方各自对经济的掌控能力、对经济下行压力承受的韧性,对危机排雷的处理能力。
我们和美国,都在想方设法引爆对方内部的危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无形间充斥着普通人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我们作为普通人,身处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变局里,也终将成为见证历史的一员。
我是一直坚信,我们在这场史诗级经济博弈里,会必然胜出。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我们的个人得益得失,都是跟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我们赢得这场史诗级经济博弈,我们每个人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普通人,虽然很难在这样史诗级经济博弈里帮到什么忙。
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少抱怨多做事,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降低自身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帮助。
如果我们每个人可能遇到的风险都降低了,那么聚沙成塔,自然整体的风险就降低了。
不暴雷,就是不拖后腿。
还在读书的就好好读书,已经工作的就好好工作,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微薄力量,众志成城,我们自然能赢!
新闻分类
最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