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价取低”重伤的人
发布日期:2022-03-27 10:28
2021年7月9日。
上海宣布对二手房进行挂牌价核验,超过核验价的房产陆续下架。

市场情绪也逐步产生了两极分化。

刚买了房的分成了后悔派与庆幸派:后悔者自认买高了,站上了高点,以后房价会降。

庆幸者拍着胸脯长舒一口气,还好贷到了款,不然买不成了。

还没买到房的也分成了两派;抓紧最后时间上车派与观望派。

上车派看到了最后的窗口期,线下看房都积极了许多。

观望派觉得可以再等等,指导价后房子价格就按指导价卖了。再加之各种舆论的发酵,于是在犹豫中不少朋友都抱着资金投入了股市或基金。

2021年8月6日。

上海市房管局召开工作通报沟通会。会议要求各银行审核贷款金额以“三价就地”原则实施。

市场情绪:大棒终于落地!一下子都被打懵了。

暂停键就此按下


1


三价取低的政策,对于市场而言,影响是深远的。

八成以上房源消失在线上,“键盘看房”完全行不通了,只能落地到了传统线下。
这感觉,又回到了以往没有线上真实房源的时代。
链家从2011年开始,花了7年时间打造的真房源体系,没想到在2021年7月又回到了“远古时代”。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在当下,买二手房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以前就算不懂,自己筛选一下线上房源,能买的房子长什么样、在哪里,大概也知道的七七八八,再去了解一下板块就可以了。
而现在,完全是“双盲对战”,完全不知道实际情况,只能不断地实地看房提升认知。

当然,受影响最大的一定是身处其中的购房者。

回溯过往,当时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的人因为不同的选择与不同的遭遇,如今的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2


受到三价取低影响的人,有些买房人其实挺难的。
假设原先1000万的房产,如今按核验价大部分只能按5-6折也就是500-600万的价格进行按揭贷款。
如果是首房首贷贷足情况下可贷款350万左右,也就是要拿出剩余650万的真金白银,这一上一下就相差了300万左右了。
而二套资格的购房者,同样的情况下几乎等于全款购买。
这种情况下,最惨的要数那些贷款没有审批下来的购房者。
有些居间合同签署完毕,定金已付,这些人面临着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的定金损失。
如果合同写了“因政策因素导致购房资格……双方无条件和平解约”
那么双方开始了对于政策性质是否构成和平解约的扯皮。
如果合同都没有这条,那么定金更难保证,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凑钱。
这些常规方法想走通都不容易。
事实上违约的人不在少数。
有些已经网签完毕,首付已付,但按揭还在进件或还没有审批的人,面临着可能更大的损失,毕竟所有的钱已经交给了卖方。
这些人真可谓飞来横祸,本打算用一辈子的积蓄换接下来的幸福生活,却遭遇本金损失的变故。
整个上海的此类违约中,买方少则赔付几万,多则上百万。而许多急用钱的房东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或事业或生命的变故。
当然也有人在这个时间点上,完整的走完了交易流程,成功的搭上了末班车。


3

说实话,违约是买方、卖方、居间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这其中避免损失的办法,更多看的是三方的配合程度、意愿度与解决问题的水平。
没有富贵由天的说法!
并不是凑不到钱就只能违约这一条路可走。
其实“三价取低”政策出来是8月6日,假设不巧你在不久前签署了合同,并当场付了定金,并且合同没有明确写明了和平解约的条件。这种应该属于最糟糕的情况了。
但是仍然有短暂的窗口期和余地留给了大家。
在按揭上,大多数银行懵了大约3-7天左右的时间(内部人员也在等实施细则)。
这是第一个机会,留给你了解与接触更多的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然后第二个机会是银行的不同实施细则。
按揭分录入系统,查房,审批,审批通过等步骤。
其中平安银行一棒子打死,直接实施三价;
而多数银行会根据按揭的进度给出不同的实施细则。
例如:
中行以8月6号前录入系统为准,建行以查房为准,交通以网签为准等等
直到一个月之后,整个市场的窗完全闭上。在这期间如果愿意度高,配合度好,转银行可以解决违约风险。
富贵不由天,更多的是个体差异。
一定程度上的违约者是太过完美主义,不能接受银行的各类限制条件,导致拖过了最后期限。
找到靠谱能力强的三方机构,同时也积极的相信专业人士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后作为特殊时期的不幸礼包,接受一些例如加息,理财等更小的损失来保证大头。
每次危机的到来都会尾随着各类骗子,以最后的希望为饵料钓取愿者们上钩。
有些购房者违规使用了消费类贷款或其他类型贷款,只能说,你们在玩火。
更有甚者轻信市场上的各种能人可以改网签时间!
当然他们更多的也被骗取了钱财同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可谓雪上加霜。

4

目前“三价取低”的情况,只是在小部分地区的小部分房产因为楼层户型等原因的差异,看似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但真实的购房者仍然需要面对着高首付的实际情况。
作为那些被首付卡死,仍然想在黎明前最低点上车的粉丝。
我想说,现在就是市场的低点。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放眼看整个金融市场。
基金方面,今年基金市场又创造了一个纪录,这次的记录不是收益,也不是回撤,而是极度低迷的基金销量,大家对基金的信任感,降到了冰点。
股票市场,股票表现的更为直接,上证从去年12月的高点3708.94跌倒3月15日的最低点3023.3,跌幅一度达到了700点,即使如此惨烈还不是全部,要知道今年从1月开始大量龙头开始回购,期间的回购量也是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实际的上证表现只会更差。
银行理财,就在3月23日,光大银行打响了银行理财回购的第一枪。没有人买,就只能自己买自己的产品了,不然不好交代。
你看,在经济如此低迷的当下,资金都会开始避险,原先会进入到金融市场的资金,开始流入进了楼市。

而救市的钱也开始大量印发,作为普通人——上海楼市是相对来说不差的地方。

我有的时候在想。

上海楼市就像是威力无边的孙猴子,核验价就像是头上的紧箍咒。

一旦戴上,当然会有束缚,当然会有约束。

但是,孙猴子依旧是那个孙猴子。

只要他慢慢的缓过神来。

新闻分类
最新行业动态